央视的几位记者能够过来,自然是因为林晓。
他们坐在后面几排,反正他们也听不懂。
“上次见到他,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现在看到他,他又证明了这个孪生素数猜想,你们说,哥德巴赫猜想难,还是这个猜想难啊?”
女记者张凝看着ppt上面的数学公式,脑袋中感到有些麻木,最后转过头问道。
另外一名男记者孙祥说道:“谁知道呢?说不定是这个难?毕竟,他先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
“你们两个,也不知道查一下资料啊。”
旁边的陈明没好气地说道:“哥德巴赫猜想要更难一些,你们啊,当记者要做好准备。”
张凝嘿嘿一笑:“反正到时候是陈老大你去采访林晓,咱们偷个懒。”
陈明摇摇头,懒得跟他们计较。
“对了,数学界不是有一个奖叫做菲尔兹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你们说他未来能拿这个奖吗?”
“不用问了,肯定可以的。”陈明说道:“不过就是不知道是2022年还是2026年了。”
“要是他2022年拿到的话,那时候他也才22岁吧?”
“是啊,那可是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了啊……”
陈明感慨着点了点头,而后重新看向了前面的那个年轻人,目光中也流露出了羡慕。
他不是在羡慕林晓如今的成就,而是羡慕林晓能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那就是成为一名数学家。
或者说,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数学家。
玩弄那一个个数字与符号,研究别人都看不懂的东西。
特别是华国的学生们。
毕竟,华国教育体系中,对数学的培养可是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
如果说女生们长大后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文学家、音乐家,那么男生长大的梦想除了太空人之外,绝对少不了数学家的这个选择。
可惜的是,在长大的途中,越来越难的数学题目,最终打消了他们的激情。
哪怕是陈明,当年他也自诩是个数学天才,在班上都是数学第一名,甚至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他还读的是数学,结果一年半的学习,拓扑学和微分几何让他直接放弃治疗,哪怕他拼命地学习,也弥补不了在这方面的能力,于是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退学,重新读了一年高三,第二次报志愿时,就念了外语系,最后经过一番波折,来到了巴黎担任央视的记者。
所以他很羡慕林晓能够实现这样的梦想。
多么完美的人生啊。
“陈老大?”
见到陈明一副失神的样子,张凝不由推了推他,“在想啥好事呢?”
陈明回过了神,随后笑着道:“我就是希望咱们华国能多几个这样的天才。”
听到他这么说,张凝也不由点点头,“是啊!要是能有一千个就好了。”
上个世纪的总设计师曾经评价陈景润:华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而要是他们有这么多个林晓,是不是将一跃成为超越美国和法国的超级数学强国?
三人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要是这种事情发生了,那恐怕就真的是小刀划老天爷屁股了。
……
“为了求n(s1、sk1…skl),我们写n(s1sk1…skl)=∑d|pln(adpl)……”
“经过计算,我们最终得到φ2(n)=n∑d|nμ2(d)d。”
“而在这里,我们将真正引入几何拓扑学中的观点。”
随着林晓的讲述进入重点,在场的数学家们也都提起了注意力。
说到这里,林晓顿了顿,接着道:“尽管在论文的45页到47页上我已经详细的用计算完成了所有的论证,不过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理论,接下来我将重新在黑板上进行一遍演算,以方便大家的理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