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的收拾,打包的打包。
小四宝虽然只有三岁,却也在家人的交谈中知道,他们要离开这里。
所以,她吃了糊,就抱着鸡咯咯等。
忽然有人叫门。
王氏开门,人请了进来。
来的是刘婶,她手上提着个盖了布的提篮。
“咋了?你们这是要干啥?”
反正都决定要走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王氏把玉米粉涨价,镇上兵荒马乱的事,一通说了个仔细。
大旱之下李家洼的人更穷了,只能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糊口上。
像刘婶这样的,跟本就没空去镇上。
自然不知道边口镇如今的情况。
听完,刘婶脸色变了几变,从手里提的篮子里,抓出野兔,硬塞给王氏。
“绣儿啊!既然你家要去逃荒,这只野兔,就带着上路吧!”
今儿一早,她带着兔子去请叔公,叔公却说来看过了。
所以这兔子,也没地使,便拿来还了。
她家三个都是大人,比不得老三家,四个小娃四张嘴,都指着王绣儿一个人。
“这……”
刘婶打断道:“行了,别这个那个的。我这些年对你好,对四宝好,其实也是出于愧疚。若是我本事大些,四宝也不至于……哎!”
这事不止王氏,李家人其实都知道。
所以,他们才会在自己有多余的情况下,回以一些。
其实是在告诉刘婶,这些都是命,怨不到她身上。
刘婶尽力了。
“嫂子,你也早做打算。眼看你大儿媳,肚子一天天大了,再拖怕是真走不了啦。”
“放心,我知道的。”
说完,爱怜的目光看了四宝许久,这才离开。
王氏拎着兔子去灶棚,卷起袖子,把野兔和鱼,都杀了,架在灶棚的火上烤。
李老三也没闲着,除了留下菜刀、柴刀、钉耙,其余的铁器,都拢到了一起。
家里除了这些铁器,也没有再值钱的东西了。
他准备明天拿去卖了,换成钱,或是换成吃食。
毕竟这些东西带在路上,也用不到。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事情发展,远比他们快多了。
天不亮,就听村子里乱糟糟的。
一整夜没睡,守着火烤肉的王氏,忙把李老三叫醒。
李老三衣裳还没穿好,外面就响起敲锣声。
“各家听着啊!要和村里一起走的,赶紧收拾!中午出发!过时不等!有亲朋可投靠的,早寻去处!”
李老三嘱咐王氏:“把孩子们叫起来,赶紧收拾,我去趟村长家。马上回来!”
“嗳!你慢些,小心别摔着了。”
……
村长家不大的小院里,已经坐满了人。
一堆人七嘴八舌的说着意见。
“老村长,实再不行,咱进山躲躲吧!总比背井离乡强啊!”
有人不同意:“躲?天不落雨,大伙都饿死渴死在山上吗?”
“那咱走,也得有个去处吧!再说,谁知道边口镇以外,是不是也闹干旱呢?咱这么一走,啥时候是个头?”
“那也不能在这等死!”
“老村长,您是李家洼,最有学问的人,你给拿个主意!走是不走,若是走,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