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知音杂志社,而另外一小半,全都是家庭医生杂志社转来的。
换作是其他作家,也许会对这些信件统统置之不理。
但他却明白,这只是读者粉丝的早期形态,虽然不如网络粉丝那样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他们更加忠诚。
而他自己是靠鸡汤文起家的,并且打算深入发展一下下,所以适当维护一下读者关系,对打响笔名的知名度是大有好处的。
但是来信实在太多,他一个人根本看不过来。
于是安蓉就被他任命为秘书助理,帮忙审阅来信并酌情回复。
而吴涛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她挑选出来的那些特殊来信进行回复,顺便在其他例行回复上,署上自己的大名。
客厅里,花婶正对着计算器和账本噼里啪啦地一顿敲。
片刻后,揉揉发酸的眼眶,看着最终得出的数字,有些愣神。
左右一思忖,还是敲开了吴涛的房门。
“你看看,咱这三家连锁店,到现在还没开业呢,已经花出去近30万了。”
吴涛接过一看,28万9千多,脸上并没有多大反应,“这么说来,到开业那天,30万完全可以兜得住喽?”
花婶点点头,“现在该花的都花了,装潢款也都付清了。剩下的一周时间,就是人员培训和上岗。等到店里的味道散干净,就可以开业了。”
“……可是这回投入这么大,我这心里实在有些不落定。”
吴涛笑了,其实他还嫌花的少了。元康公司那边富余资金已经突破了1000万关口,再不想辙投资出去,那么多钱躺在账上,就是白白的损失。
不过花婶的紧张,他也理解。
毕竟她第一次接手30万的项目,要说一点也不担心紧张,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压根没上心。
“花婶,其实我觉得你不应该把它当成30万的项目,而应该当成10万的项目。因为就算再不济,门面房的房产价值那是铁定不会赔进去的。”
这么一说,花婶顿觉松了口气。
从农家乐的2万,到现在麻辣烫的10万,这种跨度倒是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
“……再说了,咱们麻辣烫生意筹备到现在,天时、地利和人和都有了,要是不挣钱,那才说不过去呢!”
花婶脸上不由轻松起来,“现在那些小吃一条街上的老板,都等着看我的笑话呢。”
“那咱就更得把麻辣烫做成了、做大了,狠狠地打他们的脸!”
“吴涛说的对!”安蓉秀拳一握,“花姐,我们看好你!”
几天后,人员招聘全部到位。除了三个中年大妈负责打扫卫生,其余全都是清一色的十八九岁小姑娘,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
花婶借鉴了在麦当劳学来的那套,不仅给她们统一着装,而且进行了系统培训。
忙完这一切,才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单独培训。收银的,涮烫的,打扫卫生的……
终于赶在9月24日搞定一切。
万事俱备,就等着明天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