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就是天子门生,还是翰林院出身,又有这么好的考核成绩,所以两年前就该调任去当知府了。
不过新野县民众士绅集体给朝廷上书,恳求让他再多留几年,皇上看到了之后,也就答应了。”
哦。
明白了。
这就是所谓的万民不舍他离开的那种好官啊。
也不知道他是收买人心厉害,还是真正的有点能力?
柳铭淇倒有了一些兴趣。
“对了,你来说说,你家大人做了什么事情,才让大家直接上万民书留他呀?”熊大宝指向了刚才带着他们进来的县尉道。
县尉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他拱手道:“回各位大人的话,我家大人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年他率领我们修建水渠,引来了白河、唐河的水流,不但使得有土地的农民连续丰收,还开拓出了二十万亩的土地。
经过跟朝廷的申请,县令大人召集了附近几个县份的无地农民们过来,让他们免费耕种五年,然后再视情况便宜点花钱买下土地。
第二件事情便是他带着我们努力修缮去往襄阳的小路,使得京畿地区和襄阳的距离缩短了五十到七十里,商人们也喜欢从我们这里经过,从而繁华了三个道路上的小镇,使得两万多民众因此受益。县衙里面可以用的税赋也增加了,可以进一步的稳定治安,加强对宵小之辈的打击。”
柳铭淇听得微微点头。
在古代你想要做一个实干的好官,那么修建水渠就是最实用的。
当初白居易被贬到了还属于荒野地带的杭州,人家就是修建了水渠、堤坝,便从此被杭州人记着,还给立了碑。
另一个这么做的是苏东坡,他干了更漂亮的事情。那便是治理西湖,让脏乱堵塞的西湖,变得跟画卷中一样的美丽。
不仅仅是漂亮,而且还能方便人们饮用水,用西湖水来灌溉田野,在里面打捞鱼虾等等。
毕竟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能吃饱饭,能好好的养活下一代,那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但凡有一口吃的,那么就不可能造反。
凡是造反的,肯定是民不聊生了。
司马北不但学习了前辈的修建水渠引水灌溉,还开拓新的土地,让无地农民种植,极大的缓解了无地农民的窘境,不至于让他们流离失所,造成隐患。
只凭着这最后一条,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上上等的评价。
至于说后面的修缮道路迎来繁荣商贸,这也是大康朝的一个特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
比如说在西北这么干就属于劳民伤财。
新野的好处在于他就位于京畿地区,襄阳乃至一些四川来的商队,都必然要经过他们这边去往京里,反过来亦然。
地处交通要道上面,不好好的利用一番,简直是浪费了资源。
让他在新野县多待几年其实也挺对。
一个地方官的施政就是应该持续下去,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那任何的好政策,都没办法有质的提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