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有了今天关羽“还没彻底拿下第一道防线、就让己方强弩手逼上去、越过第一道墙抛射输出”的命令。
黄权看到的,已经是对抗手段升级了一次后的2.0版攻防。否则的话,沮授的第二线防御输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关羽已经杀进第一道墙缺口的士兵,顶着火力往两边延伸、把第一道墙背后还未彻底撤走的袁军弓弩手尽量砍杀逼退,第一道墙两侧袁军的远程火力渐渐变得稀疏起来。
汉军神臂弩也渐渐压上了第一道墙外侧,然后隔着墙对第二道防线的袁军对射输出、压制袁军第二道防线远程火力对汉军涌入的近战兵的杀戮。
整个过程看起来描述得有条有理,其实每一步都是用血肉堆出来的。加上沮授几条防线的纵深梯次设置得很好,一旦双方隔了一条防线对射,这个射程刚好是双方可以互相够到,汉军神臂弩的射程优势也就不明显了。
汉军神臂弩手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上第一道墙的外侧,而是直接站在最外线射击,但那样因为高度差、中间的墙体阻隔,你只能盲射抛射,不能直接瞄准射击,效率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就是每一层工事的距离、缺口留给你的投放速度投放效率,都让进攻一方觉得如骨鲠在喉,很不舒服,有实力却没法一下子使出来。
攻防的投石车之利被废掉、双方的弓弩之利也拉平之后,剩下的最后就只是已经杀进缺口的近战兵之间的互殴了。
汉军近战步兵的骁勇悍战程度,倒也明显超出袁绍军,灌钢打造的斩马剑和四棱锥枪杀伤力也更大,灌钢锻造的铠甲更是防御惊人。
但沮授提前让人加急施工堵死了战场两侧、关羽在哪里破口他就在即将破口的位置两侧让人堆土堵。不求彻底堵死,只要让你翻墙迟缓拖住时间就行。所以汉军步兵被挤在一小片战场上,根本施展不开。
对面袁军拿着长枪甚至铁戟的锐士,则列着方阵,等着与汉军陷阵士的夹击搏杀。重型铁戟的贯刺对铁甲兵的威胁也是非同小可的。
因为兵器重量摆在那儿,排成人墙顶盾往前施压,第一排的大戟士刺出铁戟的力度,可能是几个人在背后帮他一起助推的效果。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打法,就算有铁甲,也容易被挤瘪重击、践踏冲撞致死。
单位面积战场上,沮授能投入的肉搏兵,比关羽多了好几倍,而且,他不会给关羽投入大量长枪兵列阵对刺的机会。就算有这种机会,关羽也只是拉低了自己的优势特长,跟沮授换命而已,这不是刘备军希望看到的打法。
对于目前进攻战打不过、就想靠人数优势拖防守的袁绍一方来说,如果刘备军肯跟他们换命,这是沮授最乐意的事儿了。
连番血战之后,随着时间近午,汉军肉搏步军和袁军枪阵戟士都伤亡惨重,关羽不得不命令部队退下来。
尤其是因为防线缺口还是不够大,哪怕前边一边大后面一边挖更多缺口,但汉军援兵投入速度还是慢很多。
一开始双方体力还充足、不存在打累了的士兵撤下来替换的问题时,情况还好说一点。
一旦体力下降后,沮授那边前排可以依次后退。因为战场很宽阔,长枪方阵、大戟方阵之间都有甬道给前排疲惫士兵退下来。
只要沮授让人轮换一批后,关羽这边得不到轮换、怕在缺口处形成“高峰期挤地铁、上车乘客和下车乘客在车门处形成拥堵”的混乱局面的话,关羽就完了。
战场上可无法约束部队“先下后上”,敌人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一旦跟京城地铁那种“下车乘客被上车乘客重新挤回车厢”的情况发生,被挤的士兵只有死路一条。
关羽没办法,他是只能选择“车厢里的人全部有序下车整顿,留一些死士断后”。
他一开始派兵的时候没有派很高比例的铁甲陷阵士打先锋、而是用了相当比例的皮甲士兵,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十几天前他第一次打的时候,没有经验,为了尽快破口,一开始投的都是铁甲兵。
结果败退下来的时候,光是留在敌人防线后面被缴获的损坏铁甲,就达到了几百套。现在关羽是吃一堑长一智调整了部署,让一部分体力保存还算不错的部队担当断后。
而且这样可以争取时间,让分批撤退的前几批士兵,看看有没有战死战友的铁甲,撤退时尽量带回来减少缴获。虽然实际上战场那么乱,还是比较难操作,总有相当的遗留。
一个上午的血腥厮杀,最后只是数千人规模级别的换命,袁绍方的伤亡确实多不少,但总的来说就是消耗战,不可能打成歼灭战,关羽几乎就没有抓到俘虏,更没有穿插包围成建制地消灭敌人部队。
最后退下来清点,关羽一方伤亡了两千二百余人,关键是伤员竟然才九百,可见战死者有一千多——因为关羽一方放弃了战场撤退,打扫战场的机会留给了袁绍一方,所以一些重伤员失去了行动能力,没法撤下来。
对面袁绍死伤了多少目前不知道,但是根据观察,估计在四五千吧,但战死比例比关羽低得多,估计也就死一千五百人。
这种消耗换命,怎么能提得起名将的兴趣呢?
黄权看着关羽退下来,心中怅然,无奈长叹:
“看旗号,今日具体指挥士卒跟太尉搏战的袁军将领,似乎是张郃与高览二人吧?没想到,张郃高览之类名不见经传的积累资历之辈,在沮授的监军督战下,也能调度出如此战力,让袁绍军变得那么有韧性,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长安朝中文武,乃至陛下,没有见到如此血战的态势,还想诱敌出战、野战包围速胜,确实有些苛求了。请太尉勿忧,我回京之后,一定恳切向陛下分析军前将士的难处,不会再催了。太尉自行择机求战便是。”
……
战斗结束后,当天下午回营,关羽就忙着亲**问士卒、看望伤员、监督医疗物资的调度。
诸葛亮则带着黄权复盘沮授的战术,帮黄权更好地理解,便于他回去后可以跟长安的决策层更好地解释。
诸葛亮经过这十几天的对抗,对于这种大兵团相持防御战的心得,其实又加深了几分。而且弥补了他去年冬天写的论述“大兵团作战如何集结优势兵力”的那个《兵法.内外篇》的一些细节。
毕竟,沮授能打成这样,显然也是对大兵团集结优势兵力有心得的。诸葛亮明明透彻懂了这方面的兵法,依然不能破局,这说明诸葛亮原先还是缺了一些“大兵团相持时,如何利用防御工事限制敌人机动调度和投入”的经验,这个点要查漏补缺。
没办法,虚岁十九的年轻人,还是要不断高强度实战喂招成长。
跟沮授的对抗后,诸葛亮发现自己居然对“长城”这类军事工事的用途,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不是一道不让敌人攻破任何一个点的防御工事。而是限制敌人过墙的速度和规模,让防守一方可以在对方过墙之后、在墙内侧集结更多的兵力打阵地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