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刘备,此前缺乏对朝廷中枢政治斗争的敏感和戒心,也是不足为奇的。
谁让他太年轻,从来没做过哪怕一天京官呢。
这也导致历史上后来刘备一辈子的全局治理经验上,跟曹操相比,始终是不如对方全面。(但刘备也有优势,就是他更接地气,吃过苦知道底层需要什么)
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短板必须亲自经历过才能补上,不能指望谋士跟你说说注意事项就能听进去。所以哪怕李素再劝,也是不能代劳的。
要做一个好的开国之君,扎根地方干过基层,吃过苦,站过朝堂看过全局视野,这三点都不可偏废,见识越全面越好。
幸好,如今也不算晚。
连续被诸葛珪、李素劝谏;又被焦和泼脏水、被郑泰警告后,四重洗礼终于让刘备端正了态度,做好了进京的思想准备。ii
不求做多久京官,至少暂时展示出自己的“绝无野心,一心为国”,让朝廷考察考察清楚,以待天时。
有李素的运作,相信几个月就能出狱哦不是重回地方的。
刘备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变得那么珍惜他留在地方上的每一天,想趁着李素回信之前多做点事情,把当地的工作安排妥当。
……
李素跟着郑泰走后的第三天,刘备就亲自带着张飞,态度非常殷勤恳切地飞马赶回北海郡与东莱郡交界的不其山。
原本对于“招募东莱、北海各地贤才”,刘备是没那么上心的,也不一定亲自做。毕竟这些郑玄门徒也不是后世诸葛亮那样的“大贤”,不配被屡次亲往求见。ii
但时间仓促,只好放低身段了。
留在北海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必须组织好随时“转运”的可能性。
不其山位于胶州湾正北,也就是后世青岛崂山西北面的群山。刘备之前已经派兵来这儿保护,还送了几百石粮食和蔬菜果肉、布帛百匹,改变了郑玄门徒因为兵荒马乱买不到粮而饥饿溃散的命运。
郑玄教书的地方,是一处山谷中的竹篱大院,屋舍简陋,刘备策马来到院门,找人通传“度辽将军、襄平乡侯、领辽东太守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郑玄很快就亲自出迎“山野闲人,蒙将军枉顾,实不敢当。将军平贼救民,使一方重归安宁,此间百姓已传颂多时。”
郑玄也知道刘备来青州有些忌讳,所以很上道地称呼其“将军”,突出度辽将军的身份,淡化辽东太守。ii
刘备连忙谦虚“郑公与卢师同受业于马融,备又受业于卢师,岂敢当此礼遇。保境安民、为国杀贼,乃为将者本分,何足挂齿。”
张飞在背后也连忙拱手,试图套几句近乎。
可以说,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如果刘备非得带个义弟一起,那多半也会选择带张飞,不会带关羽。谁让关羽对于名士的态度远远比张飞更不耐心呢。
如果真有谁看到诸葛亮睡大觉想烧茅庐,那也得关羽来发这个火吧。
郑玄客气过后,殷勤询问“不知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