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24章 蓄势待发(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24章 蓄势待发(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南派三叔81中文网雅文小说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年初冬季的时候,视野也拉回到南海的万顷波涛之上。

  因为海路的烟波浩渺、隔绝消息,赵云的部队其实早在198年底的冬天,就对林邑国展开了军事行动。

  但他战斗的发起、动手的经过,一直没有传回北方,迟迟不为刘备君臣所知。

  如前所述,赵云南下交州、备伐林邑,那还是去年八月份的事情,后来是九月初抵达侯官、九月中抵达揭阳,算是海路行军到交州境内。

  进入交州地界后,赵云也不着急,他知道林邑的军事实力不足为虑,关键还是后勤补给和环境适应,那才是灭林邑的最大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先让部队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

  所以在揭阳短暂盘桓两日,赵云便第一时间召集鲁肃派来配合他的官员,询问蛮夷贼情、地理气候。

  “大军远征,这次还得走海路,不得不慎。林邑人战力或许不足为惧,兵甲不坚利,最大的倚仗也只是战象,而我军已经掌握了破战象的战法。

  所以最大的危险,还是不熟气候地理、毒虫瘴气。诸位久在鲁使君麾下任职,这两年子敬也多有安排打探,诸位觉得大军南下有什么该特别注意的,请务必知无不言。”

  面对赵云的垂询,大部分鲁肃派来的交州后勤官员,倒也说不出非常明细的所以然来,只是大致含糊地说:

  “赵将军,林邑瘴疠、毒虫,确实比交趾更为凶险。只要比照在交趾时的防备措施,再多加小心,便能应付。而林邑炎热,也是更过于交趾,如忧其酷暑,可争取尽量寒冷腊月作战、速战速决。”

  赵云对这个答案挺不满意:“子敬督造福船已两年有余,先造的商船队,后造的战船,还让商船队假借行商实则打探夷情,你们拿回来的就是这种笼统说法?没有真知灼见、详实细节的么?

  林邑毕竟在交趾郡更南千里之外,最远不知有多少纵深,我们若以对交趾的地理气候揣测林邑、筹备军需,说不定会陷大军于未知之境!”

  部分交州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应付。他们这两年把南海的航线、风向这些搞清楚,觉得已经挺不错了,为大军渡海行军扫清了技术障碍。

  主要是那些人真心觉得蛮夷没什么独到之处,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自然不会真的走心仔细观察,更不会细致到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防病习俗。

  鲁肃在最初督造船只阶段,还是亲自诸事过问的,但从197年开始,因为跟孙策翻脸,鲁肃还要兼管给李素的部队提供军需后勤,也跟着北上了,这儿后续的事情没时间亲自用心。

  下面的基层官员,也就因为看不起蛮夷,而略有懈怠。

  这种优越感,就好比后世国内很多人看其他肤色的人种,都觉得同一类肤色的人种都长得差不多,懒得去分辨他们内部的细微差别。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此刻赵云对准备工作的精益求精,正好给了个别用心的年轻基层官员表现机会。

  只见鲁肃手下一名负责督领某支福船商队、打探夷情的小官,越众而出向赵云禀报:

  “禀将军,林邑除了比交趾更炎热瘴疠,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林邑国土狭长,沿着海岸分布,但其地远不如交趾郡,多有大河沼泽。旧都本为我大汉日南、象林等地,但旧都城边河流也不过数十里即入海,难以灌溉种稻。

  唯有林邑国土最南之地,才有大江河入海的肥沃平原,比流经交趾郡的红河更大,是该国立国后主要种稻区域。自与我大汉交恶后,林邑王区氏、外戚范氏恐我大汉报复,在肥沃的大河入口另立陪都,以免旧都离边境太近,被我大汉一鼓尔破。

  我之前曾航行抵达此大河河口,寻当地土人贸易,画下地理图本,回程后还特地请教过熟悉蛮务的滇州调任同僚,言此大河便是滇州的澜沧水、在流出滇州地界后,在崇山莽林中再蜿蜒不知三四千里,方抵林邑国新都。

  所以,正因林邑国土少大河,故该国虽不缺水,但绝大部分国土多靠连日多雨、搜集雨水、天然蓄水湖泊供给百姓,而不靠江河取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