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41章 袁绍拥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41章 袁绍拥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雅文小说81中文网ddxsku起点文学南派三叔
  

  那么,一旦袁绍发现偷袭阶段结束、后续再要扩大战果得投入成五倍十倍的决心,他未必能马上下这个决心。所以,只要我们让张辽意识到这一点,他不会不考虑后路的。

  之前闻喜被夺取时,城内府库还有不少物资,闻喜更东北面、湅水源头的周阳邑码头更是如此。我相信,张辽之前处于攻势,他拿下这些地方后,不会立刻想着把物资往回运。肯定还指望这些军械物资用于后续攻打安邑、蒲坂,扩大战果。

  现在攻守易势,他不会不考虑把这些地方的物资后撤到东垣甚至河内的——虽然河内到这儿的距离,比上党还远一些。但是由此到上党全程都是翻王屋山的山路,所以张辽绝对不会吧掠夺收获抢运回上党。

  只要张辽觉得闻喜守不久而分兵抢运物资,就是我们施压破城之时。不过,城内已经被缴获的军械和其他贵重之物,肯定是免不了被张辽掠夺一空了。最多把沉重的粮食留下一些,看张辽是否会在破城突围之前放火烧了粮仓。”

  诸葛亮对敌人的心理判断非常扎实,剩下的就是攻城压迫的体力活儿了。

  部队花了几天时间慢慢打造攻城武器,各种攻心喊话打击敌人士气、告诉城内守军袁绍不会来支援他们的,而关羽已经撤退成功,不日会转进收复河东故土。

  各种物理的心理的打击配合着上,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城内原本投降被俘的河东军士兵也渐渐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让张辽不得不考虑后路。

  闻喜的重新光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管是否能等到马超来给最后一击,都无伤大雅了。

  ……

  在跟徐晃等人分析河东战局时,诸葛亮还有最后一点考虑没对他们说。主要是诸葛亮觉得,那些政治上的考量,没必要跟纯军事将领分析。

  诸葛亮意识到,如果李素对袁绍的个性分析没问题,眼下这个东西二帝即将称帝的节骨眼上,袁绍既然知道自己没有把握短时间内再扩大战果,就肯定会趁着自己领土面积最大、短时间内胜仗打得最多的时候,让刘和正式称帝。

  因为要是将来再被刘备阵营反推回来一些地盘,袁绍再拥立刘和称帝,不成了“趁败称帝”了么?

  就好像历史上刘裕北伐光复两京后,急吼吼就回去取代东晋,但刘裕刚称帝,他收复的长安就重新丢了,又被北朝占领。

  诸葛亮虽然不可能知道后世已经不会发生的史料,但道理是相通的,任何军阀要称帝,都要趁军事威望上升期的风口把事儿办了。

  所以,袁绍现在就更不会分心让嫡系部队增援张辽了,就好像刘裕忙着称帝的时候连长安雒阳的守军都没工夫增援。

  一切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张辽虽然为了转运后撤物资,死守了闻喜好几天,但也不过是堪堪拖到了六月初一。

  而就在六月初一这天,在河北邺城,袁绍在邺城行宫为燕王刘和举办了登基大典,国号当然还是汉,也依然以雒阳为国都,以邺城为战时的行在所。

  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雒阳过于靠近东西对抗的前线,不如邺城安全。而且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便于更好的傀儡。

  很显然,袁绍为刘和挑的登基日期,比刘备计划的登基日期,早了刚好一个月——谁让刘备在筹备期时,仓促遇到了关羽被偷袭这个利空因素,为了防止大喜之日有噩耗或者打击士气的因素传来,他不得不稳妥一些。

  邺城这边,新帝登基之后,第一件国政大事,就是再次重申“九品官人法”为大汉官制的基本国策。

  这一政策还是非常得世家子弟人心的,加上雒阳城确实是投降了袁绍,最近半个多月里袁绍把雒阳的旧朝百官大多迁移到了邺城。

  之前刘协死的时候,朝廷里那些没什么实权只有虚名的吉祥物型官员,还足有三百多人(四百石级以上,更小的不算),袁术昙花一现控制雒阳的时候,杀了几十个特别不合作不识时务的愣头青,所以袁绍接手朝廷时,还有二百七八十人。

  这二百七八十人里,有超过二百二十人归顺了袁绍,继续在刘和这儿做官,只有五六十人在袁术控制期间逃离了朝廷,辗转投奔刘备。可见那些“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家伙有多么被九品官人法吸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