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秦岭和大巴山,实在不是一个适合出去浪的好地方。
十一月中旬开始,大雪就逐渐封山,把人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块块相对温暖湿润而又隔绝的山谷里,互通有无都非常困难。
汉中周边的秦岭封山没北方那么严重,但也要持续两个月左右,大约到第二年正月过半才会融雪化冻。
所以,这几个月里,刘备阵营上上下下也没什么大事发生,一切都按照初冬时规划好的种田方案,稳扎稳打囤行粮、开梯田、造水车、做些杂七杂八修修补补的基建工作。
整个冬天,在嘉陵江沿线五个水运中转屯田点,一共召集了几万农闲的民夫。不光有安置在当地的流民,还有阆中、葭萌各县闲着的本地百姓,官府出粮雇人干活,累计修成了十几万汉亩的梯田,折合后世三万多亩。
刘备还拨钱粮在阆中县新建了一座造船场,利用中游之利大肆造船。周边修梯田原本最初的方案是砍树砍出隔离带、然后放火烧山形成黑土地。后来就改成直接把大树都挑出来砍了造船,没用的废树才烧了修梯田,这也制约了第一年修梯田的速度,但长远来看还是赚的。
上游广元、葭萌等县也做出了调整,把能造船的大树都砍了运到下游。因为汉朝人对于在蜀地长途水路运输木料没什么先例经验,一开始损耗还挺大,要用现成的船来装木料。
后来还是李素亲自去视察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想起后世在抖音上看到的四川山区运木头都是直接放排漂流的,就教导樵夫工匠们学习直接把砍下来的树捆扎成大木排,顺流放下去。一个民夫撑篙微调方向,就能轻松运走几百棵大树。
如此一来,刘备军造船搜集木料的效率,顿时就比下游的刘焉军高出数倍。刘焉还在每个县设一个小造船厂、按照自然经济的规律小打小闹。刘备却可以低成本把数县的木料集中起来,工业化管理、让工匠们也有一个互相学习、甚至流水分工提高效率的机会。
一线负责工程的孙乾、国渊发现了这个新的水路顺流运木料办法,也是大为欣喜惊奇,暗赞李中郎才思敏捷,随便一点拨就抵得上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殊不知李素也是后世喜欢刷刷各行各业的小视频看来的。
官仓里的存粮,几乎按照每个月好几万石的规模拨发下去,钱财也是每月千万钱的补贴。刘备入川前自己积蓄那点资金,乃至糜竺当初给的启动资金,早已花去大半,现在都是靠缴获的张鲁府库钱粮为主在支撑。
幸好甄家二公子甄尧带着五个妹妹移民到南郑,也带来了不少甄家的资产,可以给刘备拆借腾挪,这种种田投资的花销速度,再撑两三年也没问题。
不过,造梯田、水车、改善通航,这些基础设施要彻底回本,至少是十几年的回收周期。就算张鲁加甄家的钱能这样大手笔基建种田三年,三年后也还远远没到经济内循环的造血能力,刘备必须在这几年里把刘焉的人口地盘逐步吞了,才能把资产负债表压回健康状态。
……
冬去春来,时间转眼到了初平元年(190年)四月初。
五个多月的辛勤种田,成果是卓著的,嘉陵江沿岸十几万汉亩的梯田,都已经完成了春耕和灌溉施肥,配套的水车也运行非常稳定良好,再过一个夏天的生长期,就能迎来第一次丰收了。
嘉陵江上,刘备军也在这半年里打造出了两百多条大大小小的民用运输木船,和三十艘战船,对下游钓鱼城的围困工作,也竟持续了快两个月了——
刘备军从二月初,冰消雪融之后,就派出了数千先头部队,加强垫江县一线的防务,并且渡过嘉陵江,沿着江南岸把钓鱼城彻底包围了。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只不过因为钓鱼城的存在,封锁了江面水运,刘备军船只如果敢从江上走,随时有可能被城上守军通过大木滑轨抛下石头把船砸沉。所以围城军队的“最后二十里”后勤路线,并不能靠水路完成,而是把兵和粮食运到垫江县对岸就卸船,然后用车子拉完最后一点路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