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思量着说道:“其实说白了,科举真正重要的就是六个字。”
李承乾也来了精神问道:“哪六个字。”、
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说道:“公平。”
又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又说道:“公平。”
再放下一串羊肉串,李正指着桌案上的三串羊肉说道:“还是公平!”
“公平……”
这两个字让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
李正吃下一口羊肉串说道:“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从百姓到士族再到权贵,所有人都在一个起点,同一个方向上,不论是权贵还是皇戚,或者是世家大族,大家都是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
房玄龄点头说道:“长安令的方式是抛却身份和背景?”
李正点头。
说完房玄龄又是思量半晌,“长安令的话语,老夫记住了,待回到中书省老夫会和朝中众人商议。”
其实关于科举的制度有很多很多,自科举开创以来,科举作为普通人翻身,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方式一直都在延续着。
并且一直都在完善。
要说科举,李正可以和房玄龄说上一天一夜不带停的。
其中包括很多反腐败的做法。
但也不能说太多,有些事情太超前就怕吓到他们。
而且如今的中原情况还不一定适用后世的方式。
世家的长年垄断之下,科举的开始没有这么简单,如今不管是李世民的朝堂,还是世家的拖后腿,整个中原都有些尾大不掉的情况。
这就像是李世民想要做一个天降猛男,需要大家在这个时代下狂奔。
但是世家却牢牢拖着这个时代的后腿。
李世民能不急眼吗?
房玄龄再次问道:“敢问长安令可有什么具体的方向?”
李正再次说道:“其实要说方向也说不上,要说挣钱我可能在行,可要说科举这种事情我是真的没什么经验。”
李承乾带着怀疑的目光看着李正,总觉得李正心里很清楚,就是不肯说。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长安令但说无妨。”
“那我就说了。”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坐直身体说道:“其实我觉得应该是从各个地方乡与县开始,从乡县到郡,到州府,再到各个州府往上递交,再到最后的长安,一步步往上走。”
房玄龄心中记下李正的话语。
“中原地大若是这么实施,天南地北的学子都要向长安靠拢。
朝中最好给予学子们一定的补足,比如说从更远的地方来到长安参加科举,可以获得一定的银钱,已经各地州府给予一定的盘缠,这世道能读书的都是有钱人。
路途遥远,若是只能来长安的学子只有富贵人家,那开科举也是白搭。”
“科举要的是公平,达成这种公平,在下说得容易,可朝中想要办起来又不容易。”
李正对房玄龄说道:“在下不过是随口一说还望房老不要见怪。”
房玄龄也说道:“哪里哪里,是老夫受教了。”
长安城中,一直等在承天门的唐玄奘终于收到宫内的回报,可以入宫见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