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500台成功了,接下来就简单了,按照这个模式和方向,慢慢地递进发展就行了,1万台、10万台、100万台、500万台,都将不是问题!
首都云数据中心的一期工程,将会在春节之后正式启动,一共2万台服务器。到时候,紫微星的业务就要做好向云端迁移的准备了。
这是超级大工程,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云计算业务的项目人王建博士郑重表态,这个春节,他不过了!他要带队坚守岗位,继续攻关,确保云业务的万无一失!
云计算涉及的技术面太广太复杂了,几乎是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别看后世国内的云计算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了一大堆,可绝大部分都是蹭风口的,又或是小打小闹。真正能够在技术和业务水平层面跟国际云计算巨头抗衡的只有阿里云。
接下来,技术委员会上又讨论了好几个有关云计算的技术,比如函数计算、批量计算,又包括对象存储、日志服务、文件存储等等细节,周不器是啥也听不懂。
但有一点听懂了。
这里的技术分歧很明显。
如果所有的技术细节都是我们自己搞,那发展起来就太慢了。要不要向外部寻求技术支持?就比如文件存储技术,IBM、微软这些巨头都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咨询的服务。
自己做一半,再让外人帮着做一半,云计算工作做起来不就简单了吗?
然后,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支持积极对外合作从外面引进技术的有沈向阳、许亮杰等海归科学家代表。支持独立自主做研究的有王建博士、杨振坤博士等一批国产科学家。
从级别上来看,当然是首席技术官沈向阳和高级副总裁许亮杰的话语权更大。
这件事周不器如果不定性,王建和杨振坤这些人很难争过他们。
周不器很慎重地道:“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是自主可控,掌握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我这不是给大家制造焦虑,这是战略。淘宝把百度都屏蔽了,因为不可控的流量就不是流量。这是多大的魄力?我们也要如此。对紫微星来说……别的业务还好办,可云计算是我们重点发力的技术工程,一定要自主可控,要把命脉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沈向阳是支持对外合作的,微微皱眉,“合作是大趋势。”
周不器道:“没错,合作是大趋势,但总要有一些我们自己的独有的东西,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咱们可以合作,别人也可以合作,怎么体现出紫微星的强大?而且最近的网络舆情大家也都看到了,都在支持软件国产化。具体的细节另当别论,但大方向一定是对的。”
王建博士很高兴,“对,紫微星是一家大公司,不能被人卡脖子。”
周不器也不能让他跳得太欢,“没那么严重,自主可控不代表要贩卖焦虑。过去这些年,国内很多行业被国外封锁得比较严重,最重要的原因是没人,是我们存在着人才断档。国内是八十年代以后才有大学生……对了,王建博士,你是哪年读得大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